材院资讯
材料学部战“疫”线上系列沙龙第四期——“‘大学’感悟”
9日晚19时30分,材料学部战“疫”线上系列沙龙第四期——“‘大学’感悟”利用腾讯会议成功在线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李晓刚教授为主讲嘉宾,材料学部师生近400人在线参与了沙龙。活动由新材院青年教师团工委书记岩雨教授主持。
李晓刚,欧洲杯买球完全官网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专业国际顶级期刊《Corrosion Science》顾问编委;Nature系列《njp: Material Degeneration》副主编;《Frontiers in Materials》副主编;美国国际防腐蚀工程师(NACE)协会会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3项、行业科技一等奖5项。获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2015年度杰出团队奖、2016年度杰出工程奖和2019年最高研究奖(W. R. Whitney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高校十大模范教师称号”和执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优秀团队奖。
李晓刚教授从中外大学的起源讲起,介绍了国外大学(主要是西方大学)的由来,中国古有的“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的“四大书院”,详细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七个时期”。他介绍说,高等教育机构很早就存在于世界伟大的文明中,大学理念是在探讨和争论中发展的,同时大学模式的演变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教学为中心”、“以研究为中心”和“以服务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教学、研究、社会服务。
谈到“感悟”,李教授从中西大学的精神 “独立、学术、竞争、至善”四个方面展开,,“独立思想”作为教育和科研学者重要要求,崇尚“有教无类”,同时要将个人本领和办学方向自觉融入到国家需求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去;“学术生命”是学校和学者的灵魂,作为学者要以“学术”为尊,积极捍卫学校学术地位和学术生命;“和谐竞争”需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医圣”李时珍为人生偶像,不求舒适生活,淡泊名利,与人为善,悬壶济世;“国际视野”是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好教授的必要条件,李教授本人及其团队正身体力行不断开拓全球合作;“至善境界”就是作为师者的最高境界——心善和行善,对待学生,不管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随时随地尽快解决,这也是牛津大学的校训之一。
最后,李教授呼吁建立大学独特的个性、格调与治校理念,建立学术自由,宽松、活泼的治学、研讨氛围,消灭学术不端行为;建立教学、科研与服务相统一,形成良性互动,共创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追求真理、探讨共进的学术氛围。
材料学部战“疫”系列线上沙龙计划通过一系列分享与讨论,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实验停滞”、“基金申请”、“在线教学”和“研究生管理”等问题,减轻疫情对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影响,齐聚人心,为复工复学做好充足准备。
(责编:苑惠婷)